華人首例卅28歲高胱胺尿症 移植肝重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1049 2015-01-27 記者林惠琴卅台北報導 現年28歲的陳先生,罹患先天高胱胺尿症,為醫學文獻上首位華人病例,由於肝臟代謝異常,長期藥不離身,禁食蛋白質食物,連肉湯都不能喝,後期更出現眼球水晶體脫位、韌帶脫臼、小腦血栓症狀;直到他在台北榮總完成肝臟移植手術,才終於吃下人生第一碗滷肉飯,一償宿願! 北榮兒童外科醫師劉君恕表示,高胱胺尿症在國內發生率約為50萬分之1,因肝臟無法提供正常代謝高胱胺酸等有毒胺基酸的酵素,患者10歲起會出現眼睛水晶體脫位,並伴隨近視、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剝離,骨骼也容易病變,甚至引起血管變異,造成智能障礙或死亡;患者小時候必須飲用特殊配方奶,1歲以後要依賴低蛋白質飲食控制,攝取肉、魚、蛋、奶類食物也都須限制。 收治個案的北榮兒童遺傳代謝科主任牛道明指出,患者曾因雙眼水晶體脫位併白內障開刀2次,並有腳部韌帶鬆脫與小腦局部梗塞問題,情況持續惡化,決定接受肝臟移植,成為高胱胺尿症完成肝臟移植的華人首例。 當事人在術後第一句話就是「我想要吃滷肉飯」,道盡20多年來,從未吃過滷肉飯的罹病辛酸;而患者自2009年追蹤至今,狀況良好。 劉君恕說,除了高胱胺尿症,其他代謝性肝臟疾病也可以經由肝臟移植根治,例如一位現年1歲4個月的黃小弟,出生8天確診為甲基丙二酸血症,6個月大發育遲緩,9個月大必須以鼻胃管餵食,所幸去年8月換肝,終於可以正常飲食了。 劉君恕指出,目前台北榮總共完成20多例相關移植個案,手術成功率95%,一般建議出生未滿7、8個月,或體重未達8公斤以上不適合;牛道明也提醒,若病情控制良好,並無威脅到生命,未必需要肝臟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