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生物科技發展協會|http://www.khba.org.tw
會員登入
記住帳號 自動登入
會員名錄
各式辦法
下載專區
留言板
您目前的位置:首頁 / 活動與新訊
對抗大腸癌 - 牙齒健康很重要
活動日期:2019.04.08
2019.04.08  

轉貼:對抗大腸癌 - 牙齒健康很重要

 

轉貼:對抗大腸癌  -  牙齒健康很重要

 

🔎 科學家們最近才發現約 1/3 的 大腸直腸癌 和 具核梭桿菌 有關,且這些患者的大腸癌惡性程度更高,但之前並不知道確切原因為何。

 

📝 研究報告指出,口腔中一種與齲齒有關的細菌--具核梭桿菌,竟會加速大腸直腸癌的癌細胞生長、惡化與轉移。

 

(圖片來源:健談)

 

2019年3月4日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牙醫學暨微生物免疫學(Microbial Sciences in Dental Medicine and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韓亦蘋博士,發表在《歐洲分子生物學會會刊》(EMBO Reports)的研究報告,發現了口腔中一種常見的、與齲齒有關的細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竟會加速大腸直腸癌的癌細胞生長、惡化與轉移。

 

過去,就曾有文獻指出牙菌斑(dental plaque)的細菌與心臟健康、神經系統疾病和腫瘤生長有關。

 

這項最新的研究,有助於釐清為什麼某些大腸癌患者(不是全部)的病情遠比其他人進展迅速,這次的發現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口腔細菌到底是如何助長大腸癌的發生與轉移。

 

(圖片來源:康健)

 

早在2013年8月,韓亦蘋教授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Cell Host & Microbe)的研究報告中,就發現在腺瘤(adenomas)和腺癌(adenocarcinomas)的病人體內,FadA的基因表現量(gene expression levels)是體內沒有腺瘤或腺癌者的10~100倍,於是韓教授認為FadA有潛力可以作為腺癌的診斷工具,並能夠協助制訂治療的決策方向。

 

而FadA就是具核梭桿菌上的一種黏附蛋白質,這個黏附蛋白質會與大腸上皮細胞上的另一個蛋白質(E-cadherin)哥倆好一般的結合在一起,並進一步加強活化與癌細胞生長有關的訊息傳導(β-catenin),導致引發一連串發炎和數種癌症的致癌反應。

 

研究人員也發現FadA黏附蛋白質僅僅會刺激癌細胞增生,卻不會刺激正常細胞的生長,非常具有特殊性。

 

韓教授當然想要進一步找出為何具核梭桿菌僅會加速癌細胞生長,經過不斷努力,終於發現正常的結腸細胞缺乏一種稱為膜聯蛋白A1的蛋白質(Annexin A1),此蛋白質存在,才能讓具核梭桿菌的FadA黏附蛋白質刺激癌細胞的生長。

之後,他們在體外和接下來的小鼠實驗中證實,抑制膜聯蛋白A1,就可以阻止具核梭桿菌與癌細胞的結合,進而阻止癌細胞的增生。

 

研究人員還發現具核梭桿菌也可以正向回饋增加膜聯蛋白A1的產生,吸引更多的細菌聚集。

 

韓教授因此建立造成癌症進程惡化的正向回饋迴圈(positive feedback loop)理論,並提出雙擊模式(two-hit model),大腸細胞基因突變是第一擊,而口腔中的具核梭桿菌黏附上去並刺激則是第二擊,強化癌症訊號傳導途徑,並加速了腫瘤的生長。

 

韓教授隨後分析了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訊息中心提供,共466例原發性結腸癌患者的RNA序列資料庫,發現大腸癌細胞具有膜聯蛋白A1表現的病人預後非常差,且此與癌症發生時的級別、分期、患者年齡或是性別均無關,可謂相當惡性。

 

科學家未來會將膜聯蛋白A1作為惡性大腸癌的生物標記(biomarker),並期望開發以膜聯蛋白A1作為新抗癌療法的標靶治療藥物(targeted drug)。

 

首次發現具核梭桿菌與大腸癌有關係的研究是在小鼠身上,2012年8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哈達薩牙醫學院(Hebrew University-Hadassah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期刊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將具核梭桿菌注入實驗小鼠的靜脈後,會經由血液循環,大量地累積到大腸有腫瘤的細胞。

 

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在人體內的情況,具核梭桿菌可能是在侵入口腔傷口後,進入血液循環,最後到達大腸,進而助長大腸癌的發生。

 

此外,2013年8月《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上,另一篇由哈佛大學醫學院寇斯諦博士(Aleksandar D. Kostic) 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檢測大腸腺瘤(Colonic adenomas)和大腸直腸癌的患者糞便中的具核梭桿菌數量,發現這些病人糞便中的具核梭桿菌數量比一般人顯著高得多,由於腺瘤可能惡化成大腸直腸癌,寇斯諦博士進一步利用小鼠作動物實驗,結果發現小鼠體內的具核梭桿菌,會加速癌細胞聚集,促進腫瘤形成,導致有較高的機率發展成為大腸癌。

 

寇斯諦博士的實驗也發現具核梭桿菌會增加發炎指數,並促進腫瘤增生,顯示出無論在動物或是人類,具核梭桿菌都有刺激發炎反應、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的情形。

 

除大腸癌之外,牙齒健康與否也和其它許多全身性疾病有關,2012年4月由台北榮總、陽明大學與中研院生醫所學者共同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定期找牙醫師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維持口腔衛生與牙齦健康的人,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心臟病急性發作的風險均較低。

 

研究是以全民健保資料庫進行隨機抽樣,總共分析21,876名50歲以上的民眾資料,這些人在臨床追蹤之前都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持續追蹤時間長達7年。

 

結果發現,研究期間曾洗牙的人比沒有洗過牙的人,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低31%、中風風險低15%、總體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16%。此外,每半年都乖乖洗牙者,這類疾病的風險降低越明顯。

 

(圖片來源:健談)

 

🔎 研究人員認為,牙齦常發炎、感染的人,口腔中滋生的細菌或發炎物質,容易經由血液循環進入腦部或心臟的血管,導致動脈因發炎感染而硬化,使心肌或腦有缺氧情形,可能會造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嚴重疾病。

 

洗牙可以把附在牙齒表面上的牙結石除去,因為牙結石容易造成細菌堆積。另外,牙結石也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定期洗牙則有助於減少牙周細菌感染,預防牙周病發生。

 

(圖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在台灣地區,大腸癌的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每年約有1萬5千多人確診,5,700多人死於大腸癌,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

 

國健署自2010年開始全面提供50~74歲民眾,兩年一次的免費篩檢。藉由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的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由上述諸多研究報告可知,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每天至少刷牙2次,還要每半年洗一次牙,讓牙醫師檢查口腔及牙齒的健康狀況喔!

 

🌐詳情全文:對抗大腸癌  -  牙齒健康很重要

共有310筆資料 頁數: 第12頁(共16頁)
編號 標題 新增日期
1 謹訂於10月18日(四)舉辦「2012臺北生技獎醫療器材得獎廠商參訪.. 2012.10.15
2 癌症與細菌之間關係研究的最新報導 2012.09.19
3 7月26日「2012臺北生技大師圓桌論壇」 2012.07.04
4 2012台北生技獎徵選開跑 2012.05.29
5 自由電子報 -〈醫學研究〉興大發現酵素FAK 調控癌細胞轉移的關鍵 2012.05.25
6 2012台北生技獎暨生技研發補助說明會 2012.04.23
7 治禿福音 日本幹細胞育毛成功 (自由電子報) 2012.04.19
8 自由電子報 - 萬用癌症疫苗 最快6年內問世 2012.04.09
9 企業結盟- 明文彥&益全&豐禾 2012.04.03
10 2008 RFID應用推動研討會 2008.11.17
11 國科會生物處業務說明暨座談會 2008.10.01
12 藥事論壇講座(第三十屆)『新興製藥技術產品及藥品不純物業界說.. 2008.09.26
13 2008東南亞市場-泰國、馬來西亞拓商 2008.09.18
14 生技研發服務平台發表會 2008.09.17
15 2008國際抗癌藥物技術媒介會 2008.09.16
16 2008台北生技獎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2008.09.11
17 台灣疫苗產業政策及發展現況 研討會 2008.08.25
18 機電醫療器材研討會–從產品研發到上市法規 2008.09.03
19 「蛋白質藥物修飾技術發展趨勢」研討會 2008.08.20
20 「腫瘤藥物劑型技術發展趨勢與策略」研討會 2008.08.15
上一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下一頁
版權所有©2006 高雄市生物科技發展協會 所有文字、資料禁止轉用
地址:高雄市中正一路120號14樓之3 TEL:(07)591-9569 / FAX:(07)591-9018 / e-mail: khba.tw@gmail.com
累積進站人數:289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