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免疫系統失衡 長庚研究找出關鍵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51018 2016-11-11記者吳亮儀卅台北報導 免疫系統是人體對付外來病原體的最重要防線,不過若免疫系統失調或遭感染,卻會反撲人體攻擊器官、組織;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研究證實,若能抑制免疫T細胞內的「微核糖核酸-17」,就能防堵免疫系統失調的嚴重後果。 由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楊皇煜與醫研部主任馮思中等人,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研究團隊合作,花了5年的時間,在反覆的試驗中找到了可以解釋這樣免疫系統失衡的機轉,讓免疫系統有機會再度回到平衡。 楊皇煜表示,一名23歲的年輕男性爆發急性腎絲球腎炎,腎功能惡化緊急住院,儘管用血漿分離術和免疫抑制劑還是無法減低免疫系統對腎臟的攻擊,甚至危及生命;另一名17歲、因紅斑性狼瘡腎炎惡化而住院的女孩有相似的狀況。 他們都因過度活化的免疫攻擊讓醫師們束手無策。這些免疫系統失調造成自體免疫疾病,不僅常找上年輕病患,症狀相較於年長者更嚴重。 以紅斑性狼瘡為例,根據健保資料,每10萬人中約64人有紅斑性狼瘡,且狼瘡性腎炎佔一半,粗估有6000名台灣人為狼瘡性腎炎所苦。 在免疫系統中,T細胞扮演免疫關鍵角色,讓免疫細胞能辨識外來病原菌並殲滅;但有嚴重感染或免疫失調時,身體分泌的大量細胞激素會讓T細胞失去原有功能,反而讓人體被「反噬」。 楊皇煜說,研究團隊在狼瘡性老鼠的動物實驗中確認,給予抑制T細胞內微核糖核酸-17的藥物,可改善6到7成的免疫失調反應,原本受到免疫細胞攻擊而腫大的脾臟,治療後也成功縮小。 楊皇煜說,未來研究團隊會建立更多的動物實驗模型,驗證這項治療方式,將來可應用在狼瘡性腎炎、腎絲球腎炎等,甚至因器官移植產生的免疫排斥反應,開發新的臨床用藥。 這項研究在今年7月刊登在研究領域排名第一的免疫期刊《免疫》(Immun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