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生物科技發展協會|http://www.khba.org.tw
會員登入
記住帳號 自動登入
會員名錄
各式辦法
下載專區
留言板
您目前的位置:首頁 / 活動與新訊
2008 生技暨醫療器材專利與技術商談會
活動日期:2008.08.21
2008.08.10  
2008 生技暨醫療器材專利與技術商談會
-上午:生技醫藥領域
-下午:醫療器材領域

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廠商藉由不同管道,快速取得多元的技術與資訊,於今年度委託工研究院執行「智慧財產流通運用計畫」,以整合國內各單位累積之智慧財產,提供多重的智慧財產流通管道與服務。

本商談會特別邀集國內產學研機構,發表其開發並擬移轉之生技醫藥及醫療器材領域之專利與技術,有興趣之廠商亦可於商談區內與項目發表人進行一對一之洽談,以進一步了解其專利及技術內涵,增進授權或技轉合作的機會。歡迎蒞臨指教,尋求商機!!


時 間:中華民國97年8月21日(四)
地 點:台北科技大樓605會議室[發表]、604會議室[商談]
(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06號6樓)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工研院技轉中心
協辦單位:光動智權行銷(股)公司、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亞太技術交易(股)公司、冠亞智財(股)公司、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報名方式:本會議免費,即日起8月20日前填妥報名表,傳真至03-5820082或e-mail,即完成報名手續,不另通知。

聯絡窗口:
王麗婷 03-5915734 e-mail:phylliswang@itri.org.tw
廖婉菁 03-5914631 e-mail:fion@itri.org.tw

報名方式:
下載報名表:http://www.biopharm.org.tw/news/08212008/itri/apply.doc
Fax To:03-5820082
E-mail To:phylliswang@itri.org.tw 或fion@itri.org.tw

【生技暨醫療器材專利與技術商談會】議程

   
發明單位/題目
發表單位/發表人
 
09:00~09:30
 
09:30~09:35
 
1
1
09:35~09:50
智慧財產流通運用計畫簡介
工研院張正錩組長
09:50~10:10
1.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芝類發酵培養量產技術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王伯徹博士
10:10~10:30
2.中央研究院
製備光學性純糖類專利技術
中央研究院
洪上程研究員
10:30~10:50
3.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新鮮豬皮敷料之改良製法
*同步噴霧乾燥法製造微膠囊口服疫苗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顏重河博士/林俊宏博士
10:50~11:00
茶敘時間
11:00~11:30
4.台灣大學/中原大學
*可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之新種專利
*醫學影像分析方法專利
冠亞智財公司
李怡秋副理
11:30~11:50
5.工研院生醫所
生物複合骨材技術平台
工研院沈欣欣博士
11:50~13:00
中午休息
13:00~13:30
 
1
1
13:30~14:00
6.工研院量測中心
UWB非接觸式生理偵測技術
e化緊急救護系統開發及生理監控智慧衣
工研院
張匡儀副工程師
張午寧經理
14:00~14:20
7.工研院醫材中心
個人用攜帶式氣體濾清裝置
工研院蘇茂舜工程師
14:20~14:40
8.自行車研究發展中心
*情境互動式輪椅訓練平台系統
*醫療復健器材控制系統
樞紐科技公司
姚念周博士
14:40~15:10
9.馬偕紀念醫院
醫療器材專利技術組合
馬偕紀念醫院
林媽利/朱怡勳/林育年
15:10~15:20
茶敘時間
15:20~15:40
10.富求達醫療科技公司
氣道處理裝置與安全注射系統
富求達醫療科技公司
林必盛醫師
15:40~16:00
11.台灣大學/南開技術學院
生物晶片及醫療器材
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吳冠瑤經理
16:00~16:20
12.台北科技大學-可攜式乳癌自動觸診裝置等6項專利組合
亞太技術交易()公司
莊水榮總經理
 
605會議室
604會議室
 
【生技暨醫療器材專利與技術商談會 議題摘要說明】
發表題目
技術/專利說明
交易方式
1.芝類發酵培養量產技術
1.從多個牛樟芝菌株中找到適宜開發的潛力菌株,在特定的培養條件下,使牛樟芝菌株在相對最短的產程放大過程中分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代謝物,此些研發成果均已獲得專利。本技術可使具功效性之二次代謝物分泌至胞外,在回收標的產物時可以節省萃取回收純化之製造成本。
2.利用DNA指紋複核取得正確的菌種,並篩選優勢菌株,再探討其生長需求,利用低廉的原料,設計適當的培養條件,分析成份含量與評估其功能性,以及建立發酵製程上的監測體系,以降低生產成本並獲得良好的產率。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2.製備光學性純糖類專利技術
細胞表面醣體在生物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病毒感染、細胞成長調控、發炎、傷口癒合、血液凝結、癌細胞轉移及神經系統疾病等課題,L-式艾杜醣為細胞表面醣體硫酸乙醯肝素、硫酸皮膚素及肝素的基本組成單元,由於無法從天然取得且舊有的合成方法步驟繁瑣,價格非常的昂貴。本技術可低價製造。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3-1新鮮豬皮敷料之改良製法
一種豬皮膚料之改進製作方法。以新鮮無病變隻豬皮為原料,先清洗乾淨,去除多餘的皮下脂肪、肌肉組織及減去長毛。再以長鏈脂肪烴或長鏈醇及至菌劑處理並替去毛根。去下之豬皮,再經次氯酸鈉水溶液或雙氧水浸泡處理,洗淨後以無菌離心管包裝及鈷60射線照射滅菌。美日所生產之豬皮敷料均有毛根殘留,致使敷料粘著性差,且度傷口易產山粘結,並會刺激病患傷口引起疼痛。中國大陸之產品則因以強氧化劑處理豬皮之毛根,並強化豬皮硬度,但會破壞豬皮膠原蛋白之原始結構及上皮表層,減低豬皮敷料抵抗外來細菌侵入的功效。此法成本低廉,且所得之敷料成品無藥劑及毛根殘留,並可保留完整全皮層結構。在台灣可以取得廉價及品質符合標準的豬皮,有利於產品於國內大量生產製造。
þ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3-2同步噴霧乾燥法製造微膠囊口服疫苗
一種生產微膠囊(microencapsule)或微球(microsphere)疫苗之製程,包括將抗原懸浮液或水溶液以水溶散腸溶性包覆材料及賦形劑攪拌成混合溶液,再將混合溶液以同步噴霧乾燥法(co-spray drying)進行包覆及搓圓成型。本技術採用同步噴霧乾燥法生產微膠囊,技術簡便且可大量生產。膠囊殼膜材質為pH依賴性,在胃酸中可保護抗原不被胃酸破壞,在腸道中可迅速崩解釋放抗源。另外微膠囊粉末顆粒成圓球狀,粒徑大小介於0.2μm--10μm間,小於30μm的顆粒能直接從胃排空,可降低胃物理性的抗原損害。
專利讓與
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4-1可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之新種之專利組合
本組合含多件專利,例如提供一種可維持植物正常生長之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新種;一種用以促進蘭科植物生長之生物肥料組合物,其包含:一蘭共生菌,其係選自蘭共生菌Ma(Rhizoctonia sp. BCRC930076)與蘭共生菌Mb(Rhizoctonia sp.BCRC930077)所組成之族群;一植物生長素;以及一介質,其係用以均勻混合並分散該蘭共生菌與該植物生長素。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4-2醫學影像分析方法之專利組合
本組合含多件專利,例如椎間盤突出之影像分析方法,包含:供一椎間盤空間之至少一橫斷面影像;藉由一B-spline函數近似該椎間盤空間之一正常邊界,以決定一椎間盤突出特徵之數據資訊;及產生一影像分析結果;其中該椎間盤空間係為類圓形(circle-like);異常髖關節構造之影像分析方法;利用三維非整列橫斷面切片之三維脊椎之影像分析方法等。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5.生物複合骨材技術平台
複合式生物骨材之目標,在於開發兼具osteoconductionosteoinduction雙重效果之骨缺損充填產品,以補傳統骨缺損充填物僅提供osteoconduction之不足。同時運用劑型設計,開發注射型式之骨填充基材,運用於各種骨缺損部位,提升骨癒合之速率及效率。此類創新且高附加價值之醫用植入式產品開發,可以促使傳統金屬或高分子醫材之骨科產業,轉型開發與生產更高附加價值之複合型醫用人工植入醫材。
專利讓與
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6-1UWB非接觸式生理偵測技術
該項技術目前共有15項專利(包含獲証及審查中之專利),其係利用超寬頻技術(UWB)以非接觸方式偵測人體脈搏及呼吸生理參數。技術具有下列優勢:
1.無線感測,即可偵測生理資訊;
2.無須貼片,不干擾使用者日常作息;
3.無須脫衣,隨時隨地均可進行測量,無隱私困擾;
4.連續測量,可以測得更完整生理資訊,並可提前預警;
5.機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晶片化後還可進一步微小化;
6.無線傳輸,可以無線方式將監測結果傳送到PDA/PC,或透過網路傳送給醫生.
在應用上,該技術除了使用在病床病人之及時生理監控外,經與睡眠生理研究結合後,目前也已運用至『生理疲勞偵測』上,來對長期工作者(如長途駕駛)之精神狀態做及時偵測。
該技術目前正著手開發一系列之運用例如無線式之『酒駕偵測』、『情緒偵測』、『血壓偵測』、『運動生理偵測』來將此一技術之應用做進一步延伸。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6-2 e化緊急救護系統開發及生理監控智慧衣
該系統為整合定位裝置、視訊及多種生理參數量測儀器,藉由無線傳輸方式將病患狀況緊急傳輸至遠端監控中心,由醫師指導遠端救護人員,來對患者進行入院前緊急救護。該設備整合以下功能
運用無線識別標籤 RFID技術病患識別
GPS 地理資訊顯示救護車及時位置(具多輛救護車與多家醫院同時運作)
影音視訊傳輸允許遠距病情判別
Patient Monitor –生理資訊傳輸一致性(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心跳)
嵌入式資訊運用與整合模組化,小型化
3G網卡 – Internet access
專利讓與
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7.個人用攜帶式氣體濾清裝置
主要係由主體、電源供應裝置、空氣導管及面罩所組成,其中,主體進一步係由外殼本體、濾材,送風機構及控制電路所組成,其中,濾材,送風機構及控制電路均設置於外殼本體內,控制電路與電源供應裝置及送風機構之間係設有電氣連接,於外殼本體上相對於送風機構上設有入風口及出風口,而濾材則係設置於入風口,負責過濾空氣中之灰塵、細菌及病毒,而空氣導管之二端則係分別連接外殼本體上之出風口及面罩,藉此將經過過濾後之空氣經由空氣導管直接送到面罩,提供使用者一個比外界大氣壓力更大之正壓空間,使得外界污染空氣不會因使用者操作不當而遭到病毒或灰塵感染,不僅可以提供更佳之過濾功效且可有效改善習用密閉式口罩所產生之悶熱、呼吸不順及頭戴緊束等不適感之缺失而更合於實用之目的者。
þ專利讓與
專利授權
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8-1情境互動式輪椅訓練平台系統
一種情境互動式輪椅訓練平台系統結構,主要包含:供輪椅設於其上之車架;設於車架上將輪椅前輪予以固定之前輪置定結構;設於車架上供輪椅之後輪滾架其上之控制機構,該控制機構並與電腦系統耦合,並依據該後輪之驅轉速度及方向輸出轉速及方向感測訊號予該電腦系統;以及附屬於該電腦系統中之虛擬互動軟體/遊戲,該電腦系統將該轉速及方向感測訊號反應於該虛擬互動軟體/遊戲,使軟體/遊戲程式中代表使用者之虛擬主角改變其速度及方向,使用者透過輪椅與該電腦系統之虛擬互動軟體/遊戲產生互動。
þ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8-2醫療復健器材控制系統
一種醫療復健器材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可供操作者輸入一個患者應達成之標準轉速值,在患者操作復健器材的過程中持續偵測復健裝置的實際轉速,中央處理系統對實際轉速及標準轉速進行比對分析,並計算出一阻力值或助力值,並令一阻力裝置或助力裝置介入該復健器材,以輔助患者達成預期的復健目標。
þ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9.馬偕紀念醫院醫療器材專利技術組合
9-1一種輸血前血液配合試驗的檢測方法
目前輸血前檢測設備價格過於高昂,本技術透過載玻片,進行『效敏』『凝聚胺聚集』『再懸浮』三階段過程,僅需約五分鐘,即可得知血液檢測之結果 1.不需使用昂貴試劑及分離機2.操作過程簡便3.簡單快速便可得知結果。適合需要作輸血前檢測的相關醫療單位。
9-2ㄧ種可透視護理處理患部之防護裝置
小兒科病房中有80~90%的孩童需要接受靜脈注射,為防止注射管路滑動或點滴無法正常進行,甚至注射部滲血,護理人員需要常常打開層層包布,以觀察注射部位,相當浪費時間,且反覆包裹與黏貼,也造成皮膚損傷與心裡壓力。透過『可透視結構』的特殊設計,在不需重覆撕黏動作下,便可直接觀察靜脈注射部,更可達下列特點1.增加皮膚完整性2.提昇病患安全性與舒適性3.非接觸即可隨時觀察注射部位置狀況4.減少反覆撕貼浪費人力5.避免層層包覆浪費醫材。
9-3新生兒保護固定帶
透過布體,搭配兩固定帶的巧妙設計,形成安全的包覆空間,可使需要照光、保溫觀察、接受靜脈注射或欠安、躁動的新生兒,藉由有效的約束及固定,免除管路滑脫造成纏繞的危險,也避免一般以大毛巾包裹,造成新生兒血液循環不良及反覆包覆動作的麻煩。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10.氣道處理裝置與安全注射系統
在發生災害處理第一時間的急救格外重要,而處理優先順序就是建立呼吸道,而現今的氣道插管器械都過於複雜與型號眾多,無法第一時間挑選正確的型號與複雜操作而導致急救延誤。而在注射行為中有著許多潛在的危險,再加上疾病複雜化藥劑多元化,以往的單一效果已不敷使用,複合藥劑的高單價也讓在注射時需要提高效率與更安全的注射行為。本公司從臨床的角度出發研究做出最適合的系統與器械。
þ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11.生物晶片及醫療器材
1.台大生物晶片(含檢測) (II)專利組合為69件美國及中華民國已獲証發明專利,包含生物晶片感測系統及疾病診斷裝置。本專利組合技術可大幅提昇生物晶片的分析效率,並且有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成本低之優點。
2.南開醫療器材專利組合有4個,包含臨床監測、生理監控、微機電系統技術及益智及復健裝置。
þ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技術授權
合作開發
12-1可攜式乳癌自動觸診裝置
本專利包含兩大部分:觸診探測模組與信號處理模組。此自動觸診器可以協助婦女在進行乳房的自我檢查時,判斷乳房是否有病變的硬塊。是利用量取探頭取代手指觸摸,以探測乳房時的壓力與位移關係後,進行乳房組織的軟硬度判別,以發現是否有硬塊的產生。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12-2半主動混合式解耦機構之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
目前全膝關節置換骨科手術之進行步驟繁多,且需不斷的更換及定位製具,以達成所需特定角度的對位。此輔助型手術機器人乃為了簡化步驟,及提高手術過程中切割的精準度,以減輕醫生的負擔、縮短手術的時程。且此混合式機構可克服以往用於骨科手術上串聯式機器人所造成的較大定位誤差、慣性累加作用及體積龐大之缺點,並具有在機構運動之解耦控制簡易優點、進行骨頭切除動作時,單一時間為單一馬達作動,因此提高了操作安全性等優點。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12-3具醫療效果生物可吸收性金屬血管支架之製造方法
一種具醫療效果生物可吸收性金屬血管支架,該支架用於人體內阻塞的管腔,如血管、膽囊管、輸尿管、輸精管、輸卵管等,以撐開該管狀組織阻塞的部位,疏通該管腔內的體液,達到醫療的效果。採用可吸收性金屬血管支架之製造方法,以生物可降解金屬材料作為支架之原料,設計並繪製支架圖案,並於原料金屬薄片上做定位鑽孔,根據所設計的圖案進行切割,形成金屬網形支架,再於該支架線肋上製造出所需的凹洞,並將該支架滾圓焊接成圓柱支架,再以電解拋光對支架進行清潔與拋光,去除支架的毛邊及徑向粗糙面,再將生物可降解材料混合微米或奈米級大小的藥物,完全霧化噴塗在支架內、外表面,生物可降解材料與藥物會固化在支架線肋上,隨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人體內慢慢分解,將藥物逐漸於病灶處釋出,防止病灶處再度阻塞,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12-4多功能生物晶片及醫療工具乾式清洗及表面處理機
以高溫臭氧氣流進行待處理物之清潔並進行活化作用的表面處理機,可以徹底清洗醫療工具及生物晶片,又能完全控制晶片的活性,減少大量生產步驟,節省時間與空間。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12-5具側翻功能之多功能病床
一具側翻功能之多功能病床,尤指一種具幫助病人左右側翻功能之病床,藉此使得癱瘓或長期臥床的病人獲得更妥善的照顧。此外,本創作亦具有仰背與舉腿之功能,可隨時依照病人不同需求,來調整病床上床板的姿態。本創作之設計目的即為減少致動器、整體桿件與接頭等元件之數量,得以降低此病床之整體重量與製造成本,增加其實用性。
專利讓與
þ專利授權
þ技術授權
þ合作開發
12-6多通道高靈敏病毒技術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是一種多通道高靈敏度的病毒計數裝置及方法,其特徵是於多層晶片上利用微機電技術所製成多組獨立之特殊流道,在各組流道中分別包含一組分離機制和一個奈米級開孔作為離子通道,每個離子通道包含一組數十nano級安培的離子電流量測電路,一獨立設置的離子通道電場,一套控制器;使用時將定量的液態檢體放入晶片進口,接著利用流道中的分離機制產生介電力(DEP)的牽引,去分離檢體中的病毒,再驅使分離出的某些特定病毒到達奈米孔道,當病毒一個一個通過奈米孔道,使孔道部份阻塞,造成離子電流下降,記錄電流下降的次數即可精確的計算出在定量檢體中特定病毒的數量,且依病毒的電性相異性施加不同的分離電場,可分別在多組獨立流道中同步進行相同或者相異的特定病毒計數,以達到病毒計數的目的。
共有314筆資料 頁數: 第13頁(共16頁)
編號 標題 新增日期
1 台灣疫苗產業政策及發展現況 研討會 2008.08.25
2 機電醫療器材研討會–從產品研發到上市法規 2008.09.03
3 「蛋白質藥物修飾技術發展趨勢」研討會 2008.08.20
4 「腫瘤藥物劑型技術發展趨勢與策略」研討會 2008.08.15
5 2008 生技暨醫療器材專利與技術商談會 2008.08.10
6 基因轉殖及複製與產業發展 2008.08.07
7 癌症疫苗治療之未來展望研討會 2008.08.01
8 細胞生物醫學影像新知國際研討(習)會 2008.07.24
9 從實務面來探討分子基因檢驗現況 2008.07.26
10 Bio Taiwan 2008 第六屆台灣生技月 2008.07.21
11 Bio Taiwan 2008 第六屆台灣生技月生技展-研討會議程 2008.07.18
12 2008國內學名藥市場現況分析及發展研討會 2008.07.04
13 劉院長:發展高雄為經貿及知識經濟為主的城市 2008.07.14
14 2008經濟部技術處科專優良成果表揚 2008.07.05
15 2008台北生技獎總獎金500萬,邀請您一起來挑戰 2008.07.01
16 藥事論壇講座(第二十九屆) 『生技醫藥研發成果篩選評估暨商化』 2008.07.01
17 2008首屆生技醫療星光大道醫療器材中小企業 明日之星選拔賽 2008.06.30
18 高雄市政府「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計畫說明會 2008.06.26
19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與施行辦法說明會 南部場 (2008/6/17) 2008.06.06
20 97年度「貿易救濟爭端解決案例南區講習會」 2008.05.27
上一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下一頁
版權所有©2006 高雄市生物科技發展協會 所有文字、資料禁止轉用
地址:高雄市中正一路120號14樓之3 TEL:(07)591-9569 / FAX:(07)591-9018 / e-mail: khba.tw@gmail.com
累積進站人數:312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