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炎分不清 日找出自體免疫胰臟炎病因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223390 2018-08-10〔編譯茅毅卅綜合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千葉勉所率的研究團隊,找出「自體免疫性胰臟炎(AIP)」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即人體內一種自體抗原(或稱自體抗體)錯誤地攻擊維持胰臟功能的「laminin 511」蛋白質。此一發現將有助該病的診斷與治療,該論文八日登載在美國「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由於成因不明、療法迄未確立且需長期療養,日本厚生勞動省將AIP列為「指定難病」之一,全日本的患者約五千到一萬人。症狀為腹痛及黃疸、眼腫、糖尿病等,藥物雖能控制症狀,但目前仍無法根治,已知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亞型之一的「IgG4」會升高。 研究團隊把AIP患者血液裡的各種抗體注射到實驗小鼠體內,確認其中一種抗體會引起老鼠的胰臟發炎,該抗體會破壞胰腺細胞周圍名為laminin 511的細胞外基質(ECM)蛋白質。為確認是這種蛋白質受攻擊後才引發AIP,研究團隊再把laminin 511注入其他小鼠體內,結果發現小鼠生成抗體,並對laminin 511進行攻擊而引發AIP的症狀。 AIP不易確診,主因是症狀及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類似胰臟癌,有時還可能被誤診為胰臟癌。若胰臟癌被當成AIP,患者恐因此延誤病情,一旦誤用類固醇治療,病情恐更加惡化。若AIP被誤診為胰臟癌,接受手術切除的病患則「白挨一刀」。 研究團隊指出,醫師藉由注意患者胰臟laminin 511的變化,就容易正確診斷出AIP。日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岡崎和一表示,釐清AIP發病機制,意義重大,未來可望發明對症下藥的新療法。